云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
發布時間:
2022-07-28
2022年4月12日,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——中科合創(北京)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《科學技術評價辦法》的有關規定,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,本著科學、獨立、客觀、公正的原則,組織專家對云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等單位完成的“云上黑山羊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示范”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。
2022年4月12日,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——中科合創(北京)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《科學技術評價辦法》的有關規定,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,本著科學、獨立、客觀、公正的原則,組織專家對云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等單位完成的“云上黑山羊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示范”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。
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、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吳常信,蘭州大學教授李發弟,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賈志海,云南省畜牧業協會高級畜牧師楊志民,云南大學教授洪品杰,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夏雪山,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必志等專家組成。
經過專家評審,認為該項目成果針對我國肉用山羊良種不足,以云南本地云嶺黑山羊為母本,引進努比山羊為父本,歷時22年培育出云上黑山羊,于2019年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,解決了我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肉用山羊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,促進了該類地區肉用山羊產業的轉型升級及產業化發展,對我國肉羊領域的科技進步和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。將開放式聯合育種、分子育種和超數排卵及胚胎移植技術有機結合,以體重、生長速度、產羔率等性狀為選育指標,經5個世代的選育,育成遺傳穩定、被毛全黑、生長發育快、產肉性能好、常年發情、繁殖力高、適應性強和耐粗飼的云上黑山羊新品種。采用舍飼、放牧+補飼或全放牧的養殖方式,在我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均表現出優良的生產性能。基于全基因組數據,解析了產羔性狀、生長性狀的分子機制,注釋到與產羔、生長相關的50多個基因,從分子水平闡明了云上黑山羊具有獨特的品種特征,研發了云上黑山羊基因身份證。采用超數排卵及胚胎移植技術累計擴繁云上黑山羊種羊1萬余只。集成創新了云上黑山羊養殖鏈關鍵技術,為品種培育、重要經濟性狀品質的提升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。構建了“兩帶動雙促進”云南肉羊產業模式,在云南省的120個縣、國內的21個省推廣應用,共推廣種羊14.8萬只,改良本地羊1107萬只,產生經濟效益234.31億元。該成果獲授權專利10項(其中發明專利3項),登記軟件著作權4項,發表有關論文163篇,制定地方標準8項。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同類研究先進水平,其中新品種的關鍵培育技術和綜合生產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經專家組全面審核,與會專家一致同意,“云上黑山羊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示范”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。
相關新聞